消费者到底要不要为预制菜买单 现做还是加热?【今日】_资讯_56之窗网手机版
社会新闻
消费者到底要不要为预制菜买单 现做还是加热?【今日】
2025-09-12 23:52  点击:60

罗永浩的一席话将西贝推上了风口浪尖。坐在装修考究的餐厅里,人们或许未曾想过,眼前这盘标价98元的“现炒时蔬”,可能只是后厨微波炉里的三分钟作品。

消费者到底要不要为预制菜买单

锤子科技创始人这次批评了餐饮行业的“皇帝新衣”现象——明明使用预制菜却标榜现做。他晒出的账单显示,四人简单用餐消费近600元,却尝到了“工业流水线的味道”。这不是他第一次对预制菜乱象提出质疑,去年他就曾痛斥这种行为本质上是欺骗。

消费者到底要不要为预制菜买单 现做还是加热?

面对指责,西贝方面迅速回应,坚称招牌菜都是“凌晨现煮”、“手工现搓”,只有面点类采用中央厨房配送。其官网视频展示了开放式厨房中厨师颠勺的场景。但网友发现,官网上承诺“90%菜品30分钟内上桌”的说法与完全现做的说法自相矛盾。

这场争论暴露出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。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定义何为预制菜,从隔夜腌制的肉料到完全熟制的料理包都可以被不同商家称为“预制”。某连锁品牌厨师透露,像酸菜鱼、毛血旺这类重口味菜品,98%的餐厅都在用料理包。

成本差异也值得关注。业内人士计算过,预制酸菜鱼的成本约8元/份,而现做需要25元。当它们都以68元的价格出现在菜单上时,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。这种信息不对称正在侵蚀餐饮业的信任基础。

透明化是解决信任危机的关键。日本餐饮法规定,使用预制食材必须在菜单上注明“调理食品”,否则会面临停业处分。美国FDA则要求餐厅公示菜品过敏原及加工方式。这些做法都强调了一个原则:让消费者掌握知情权。

预制菜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确实提高了出餐效率,但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支付的价格对应的是什么品质的服务。正如一位网友所说:“我可以接受飞机餐是加热的,但不能接受它冒充米其林现做。”

这场风波或将促使行业变革。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,以及类似罗永浩这样的监督成为常态,餐饮业终将意识到商业的本质不是把萝卜卖出人参价,而是在透明中建立持久信任。下次在餐厅点菜时,你是否会问一句“这道菜是现做的吗”?

你可能感兴趣
固态电池打开行业第二增长曲线 技术与商业化联动重塑投资逻辑【今日
老手艺+新口味 今年你期待哪款月饼 老醋月饼成新宠【今日】
当地回应高中收2700元教辅费遭质疑 违规收费被责令退还【今日】
5岁男童走失超72小时 疑似自闭症儿童搜寻难【今日】
孙颖莎王楚钦赛后合影 双双夺冠庆贺【今日】
网球名将高芙入驻微博!高芙期待中国行【今日】
中国是德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巴伐利亚欢迎中国投资【今日】
以色列士兵将柯克名字写在炮弹上 引发争议之举【今日】
遏制“天价”月饼 四部门将加强巡查 推动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【今
男子面试被HR盗刷信用卡 HR预订机票被判刑【今日】
上海网红面包店将当日剩余面包扔了 高价面包被丢弃引发热议【今日】
电影《731》将上映 揭露历史真相【今日】